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详细内容

新闻中心

2024江北新区 科普报告进校园 活动专题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4 18:15:56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25日至6月1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了“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南京江北新区少年宫为响应“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号召,组织全区1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

  5月27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冯伟民博士走进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给四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探秘深海黑暗生物群》为主题的科普报告。冯教授首先展示“奇异的海洋生物”图片,极大地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从同学们接触过的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说起,呈现了拥有奇异生物的海洋图景,关联起海洋的地理知识;接着他以伟大的生物进化论创立者查理士·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发表为背景,讲述了人类科考发现“黑烟囱”的历程,展示了生物极为丰富、代谢多样性的崭新场景;在同学们大致了解了“黑烟囱”的历程后,本次讲座迎来了重点——黑烟囱四周的海洋生物。他详细介绍了深海冷泉生物群、深渊宏体生物以及深渊微生物、“鲸落”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包括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深海生物圈。同学们被神奇的海洋知识所吸引,在讲座中受益匪浅。

  5月27日和28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季益刚教授分别走进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给同学们带来题为《舌尖上的美食——食品添加剂巧用妙用》的讲座。季教授首先向学生们呈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同时介绍了水、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七大人体营养素,倡导大家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保持身体所需的营养。鸡蛋中加入食品添加剂从而产生不同风味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功效:它们不仅可以改变食品的色、香、味,还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等作用。此外,季教授还给大家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多种类型,包括:着色剂、香精香料、甜味剂、咸味剂、增稠剂等等。他还补充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帮助同学们区分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季教授还将实验室里的食用色素带到了讲座现场,并邀请三位同学尝试将少量的着色剂加入水中,给大家“现做”了几杯我们常见的几款有色饮料。最后,他还带领大家通过查看食物的配料表,识别哪些成分是食品添加剂,让同学们学会选择更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园艺和科普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梅教授来到南化实验小学,为五年级的习园学子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探秘植物世界》的植物科普讲座。李博士由植物历史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她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同学们介绍了植物与人类的联系,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植物世界的神奇、奥妙与美丽。李博士还给同学们科普了多种特殊的植物,如: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最臭的花、可以改变人类味觉的神秘果……这些有趣的植物知识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认识到了物种的多样性和自然界的神奇。参加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的孩子们纷纷表示,既体会到了植物的神奇、花朵的美丽,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在以后的生活中,将更加爱护生态环境,自觉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5月29日,东南大学任祖平教授走进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为三年级小朋友带来了一场题为《小学生朋友如何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的科普报告。任教授借助一段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东南大学的海绵校园系统,绿色节能环保的科技理念一下子就深入到孩子们的心中。接下来,任教授从人们的家庭生活中挖掘“科学宝藏”,引导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招待朋友沏茶、洗衣机的变革、磁贴全能玻璃擦板……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小案例,将原本抽象的创新思维趣味化、生活化,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任教授提出的问题。精彩有趣的科普互动,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生长。

  同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教授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如何去寻找下一个地球》的科普报告。季教授从什么是宜居星球入手,介绍了目前发现的可能宜居星球,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普及了目前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据季教授介绍,尽管人类一直在探索另外一个地球,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地球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这个“暗淡蓝点”,保护我们的家园。精彩纷呈的讲座内容让学生受益良多,同学们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科普之光,点亮未来,此次科普活动呈现了动人的天文盛宴,更在一颗颗青春的心灵里播下了探索的种子,引导他们用智慧和勤奋去探索天文世界的奥秘。

  5月30日,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老师走进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为孩子们带去一场《如何保护江豚》的科普报告。姜老师从长江江豚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以及未来保护方向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通过讲座,同学们了解到,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动物,对研究鲸类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维护长江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讲座中,姜老师采用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江豚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成果。同学们通过参与江豚知识问答、模拟江豚生活习性等游戏,深入了解了江豚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知识。本次“江豚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长江江豚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知识,还激发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长江江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活动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为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28日至30日,南京爱飞客航空科普教育基地的三位讲师,分别走进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万江分校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给三所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一场主题为《中国梦,航空梦》的航空科普讲座。讲师首先重点介绍了航空森林消防机,详细讲解了参与灭火的航空器所投下的灭火剂和灭火弹的有关知识,这些物资能够有效帮助消防队员快速控制火势,提高灭火效率。同时还介绍了地面工程师是如何进入火场的,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流程。最后还介绍了庞巴迪CL415和西科斯基304等先进航空器在航空森林消防中的应用。接着,讲师为孩子们介绍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空中出租车EH216。据他介绍,EH216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具有绿色环保、低噪音、高效率等特点,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选择。讲师详细讲解了EH216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前景,让同学们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在无人机展示环节,讲师向大家展示了先进的无人机设备,并邀请同学现场进行无人机操作体验。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和应用领域,激发了同学们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新区少年宫组织的“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贯彻了“双减”工作精神,丰富了中小学课外创新类活动开展,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拟稿:黄宇;一审:马鹏;二审:鲁宗瑞;三审:李进;推送:马鹏)




【打印正文】